鲤鱼,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目录
一、基本信息
二、品种
三、功效主治
四、生存习性
五、功能
六、营养价值分析
七、相关烹饪
八、文化及传说
九、相关诗句
十、相关影片
【一、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鲤鱼
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英文名 carp
别称:鲤拐子、鲤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亚目:鲤亚目
科:鲤科
亚科:鲤亚科
属:鲤属
种:鲤鱼
【二、品种】
鲤鱼经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如红鲤、团鲤、草鲤、锦鲤、火鲤、芙蓉鲤、荷包鲤等。品种不同,其体态颜色各异,深受大家的喜爱。
【三、功效主治】
煮食,可治咳逆上气、黄疸、口渴,通利小便。消除下肢水肿及胎气不安。作鲋,有温补作用,去冷气、胸闷腹胀、上腹积聚不适等症。烧研成末,能发汗、治咳嗽气喘、催乳汁和消肿。用米饮调服,治大人小儿的严重腹泻。用童便浸煨,可治反胃及恶风入腹。
【四、生存习性】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
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季候变化、水温冷暖。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朔望更替、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若在较大水域,这便叫做“洄游”。鲤鱼同其他淡水鱼相比,有共同习性也有特殊习性。这些习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饵需要、趋氧生存需要决定的。
【五、功能】
鲤鱼鳞
鲤鱼鳞(《食疗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鳞片,动物形态详鲤鱼条。
【化学成分】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化学上属于一种硬蛋白,定名鱼鳞硬蛋白,但性质尚未充分明了。
【功用主治-鲤鱼鳞的功效】散血,止血。
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
①《食疗本草》: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破产妇滞血。烹饪鲤鱼时可以不去掉鳞,放入锅里煎时,鱼鳞可保护鱼肉的鲜嫩,也使鱼鳞变得爽脆、金黄好看,吃时更有营养。
②《纲目》:烧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带下,痔瘘,鱼鲠。
③《会约医镜》:烧灰,治产后血迷血晕,败血不止。
【选方】①治痔漏:黑鲤鱼鳞二、三甲,以薄编茧裹如枣柱样纳之。(《儒门事亲》)
②治诸鱼骨鲠:鲤脊三十六鳞,焙研,凉水服之。(《卫生杂兴》)
③治鼻衄:鲤鱼鳞炒成灰,研为末,冷水调下一、二钱。(《普济方》)
【名家论述】《纲目》:鲤鱼,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漏药用,盖取其行滞血耳。
鲤鱼脑
鲤鱼脑(《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脑,动物形态详鲤鱼条。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脂类等,此外,每100克新鲜脑组织含维生素C8.30毫克。
【性味】《别录》:温。
【功用主治-鲤鱼脑的功效】①《唐本草》:主诸痫。
②《日华子本草》:治暴聋,煮粥服。
③《纲目》:鲤鱼脑髓和胆等分,频点目眦,治青盲。
【选方】①治耳聋:竹筒盛鲤鱼脑,炊饭处蒸之,令烊,注耳中。(《千金方》)
②治耳聋有脓,不瘥,有虫:捣桂和鲤鱼脑,(棉裹)纳耳中,不过三、四度。(《千金方》)
鲤鱼血
鲤鱼血(《唐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血,动物形态详鲤鱼条。
【化学成分】鲤鱼血的组成,因季节、营养情况等而有差异。
幼鲤的血红蛋白,冬季较春季为低。
凝血活性不如哺乳动物,凝血酶元的转化常不完全。
在冬季,饥饿时,血清蛋白减少,如长期饥饿,可减到1.98~2.0%。
血清蛋白含清蛋白和α-、β-、γ-球蛋白,它们电泳性质与兔相似;在电泳时,α-球蛋白有四个区分,β-球蛋白有二个区分,γ-球蛋白有一个区分。
在3月中性成熟时,血中Na、Cl量,雄者多于雌者,而K、Ca及总蛋白质则雌者多于雄者。
【功用主治-鲤鱼血的功效】《唐本草》:(涂)小儿丹肿及疮。
【选方】治口眼歪斜:鲤鱼血、白糖各等分,搅匀后涂之,向左歪涂右,向右歪涂左。(《吉林中草药》)
鲤鱼目
鲤鱼目(《本草拾遗》)
【异名】鲤鱼眼睛(《食疗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眼睛,动物形态详鲤鱼条。
【化学成分】鲤眼含维生素C0.44毫克%,一般春夏较秋冬为高。
鲤为淡水鱼,网膜上几乎只有维生素A2(海产鱼只有A1而无A2)。
【功用主治-鲤鱼目的功效】《食疗本草》:刺在肉中,中风水肿痛者,烧鲤鱼眼睛作灰,纳疮中,汁出即可。
鲤鱼皮
鲤鱼皮(《唐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皮,动物形态详鲤鱼条。
【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脂肪等。
此外,尚含叶黄素及一种类似于蝲蛄素的红色色素;从绯鲤(红色鲤)中曾分离出叶黄素酯,α-及β-皮黄素酯,虾黄质。
【功用主治-鲤鱼皮的功效】《唐本草》:主瘾疹。
【选方】治鱼鲠,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鲤鱼鳞、皮合烧作屑,以水服之。未出更服之,取出为度。(《养生必用方》)
【六、营养价值分析】
6.1 营养
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含有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人体所需元素。
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鱼可以健康长寿。
鲤鱼食部每百克蛋白质17.6克,脂肪4.1克,维生素A25微克,核黄素0.09克,尼克酸2.7毫克,维生素总E1.27毫克,钾334毫克,镁33毫克,锌2.08毫克,硒15.38毫克。氨基酸含量完全。
6.2 观赏
观赏用的锦鲤鱼,被养殖在全世界。以日本最为先进,是由各种颜色美丽的鲤鱼交配出来的。颜色虽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种类。
6.3 食疗作用
鲤鱼味甘、性平,入脾、肾、肺经。
有补脾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
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益
宜:鲤鱼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消肿有很好的食疗效果。中医学认为,鲤鱼各部位均可入药。鲤鱼皮可治疗鱼梗;鲤鱼血可治疗口眼歪斜;鲤鱼汤可治疗小儿身疮;用鲤鱼治疗怀孕妇女的浮肿,胎动不安有特别疗效。
忌:根据民间经验,鲤鱼为发物,鲤鱼两侧各有一条如同细线的筋,剖洗时应抽出去掉。恶性肿瘤,淋巴结核,红斑狼疮,支气管哮喘,小儿痄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疖疔疮,荨麻疹,皮肤湿疹等疾病患者均忌。
6.4 食疗价值
鲤科动物鲤鱼的肉。鲤鱼又称鲤拐子,有赤鲤、黄鲤、白鲤等品种。分布很广,我国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闽江诸流域及云南、新疆等湖泊,江河中均有。获得后,除去腮、鳞、肠杂,洗净鲜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脾健胃,通乳汁,利水消肿。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胱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肌酸、烟酸、维生素A、B1、B2、C及钙、磷、铁等。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食欲不振;脾虚水肿,小便不利,或脚气,黄疸;气血不足,乳汁减少。
[用法]煎汤,煨熟食,入菜肴。
[注意]鲤鱼胆味苦有毒,勿使污染鱼肉。
【七、相关烹饪】
奶汤锅子鱼止咳消肿
活鲤鱼1尾、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葱、姜、料酒、盐、醋、"奶汤"(即鸡、鸭肘子和骨头炖的汤)各适量。将鲤鱼去鳞开膛、除去内脏、漂洗干净、切成瓦块形状,与葱、姜一起投入油炒勺颠翻几下,加入料酒、盐等调料;然后加入"奶汤",待沸再加适量的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等;炖约3分钟盛入火锅内上桌,上桌后将锅下的白酒点燃烧开,佐以姜、醋汁食用;止咳消肿、滋补强身、适于咳嗽、气喘、胸部胀满之患者服食。
鲤鱼汤
原料:鲤鱼1条(约600克),玉兰片50克,香菇50克,番茄50克,菜心50克,鸡油50克,精盐、味精、料酒、茴香各适量,葱、姜、蒜各1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50克)。
制法:先要洗净鲤鱼,剖斜刀;葱切斜块;姜蒜去皮切片;玉兰片切片;香菇开水泡发洗净,切去根蒂;番茄用开水烫过,去皮切斜块;菜心用开水烫一下。将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6成热时,将鱼下锅,急速捞出,放入料酒、精盐、味精、鸡油、玉兰片、香菇、葱块、姜片、茴香、蒜片,放少许水,上笼大火蒸20分钟;拣去调料,放入另一个盆内。将原汤倒入汤锅内上火,加菜心、番茄,最后放鸡油少许。煮沸后将汤浇在鱼身上即可食用。(功效:利水消肿、通乳下气。适用于水湿内盛、水肿胀满、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黄疸、妊娠水肿等病症者食用。)
糖醋鲤鱼
鲤鱼收拾干净后抽掉两面的腥筋,然后用刀倾斜45度角给鱼均匀的划斜开片。加盐1勺,在鱼身上下里外都用手将盐抹匀盆里加入面粉2大勺,淀粉1勺,鸡蛋1个,清水1碗,调成糊后将鱼放入。提着鱼尾,将鱼通身挂上面糊。拿出后再在鱼身上两面都洒一层干面粉,并抖掉多余的部分。锅内放入足够多的油,七成热的时候,将鱼弯成弧形放入,小火炸。炸时可以用两只锅铲按住鲤鱼定型。将两面炸至微黄,鱼熟透,即可捞出。捞出的鱼稍晾凉一会,或者凉透也行。再回锅炸第二遍,一直要用小火,防止外皮焦糊。炸至鱼通体深黄即可捞入鱼盘中,尾巴向上的放。另起一锅,放少许油,小火,油温热时加入蒜碎炒香,千万别大火那样蒜碎会糊掉的。当闻到蒜香味时,加入半碗清水,番茄酱2大勺,米醋2大勺,生抽1小勺,煮开。倒入水淀粉小半碗,拌匀后加小半勺盐,再次煮开即可关火,趁热将酸甜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
清炖鲤鱼
1.将鱼宰杀,去鳞除鳃,取出内脏洗净
2.将笋、火腿分别切片
3.将鱼放在盘中,加笋片、火腿片、精盐、味精、葱、姜、酒
4.入锅清炖至熟,淋上猪油少许即成。用荷包鲤鱼炖制而成。成菜肉质细嫩,汤清而粘唇,味醇鲜美
干烧鲤鱼
鲤鱼初加工后洗净,在鱼背颈部和尾部各切一刀,略微拍一拍从颈部取出鲤鱼的腥线,将鲤鱼两面各划数刀,以盐、胡椒粉、料酒腌入味。红椒切丁,五花肉切丁,香菇切丁,冬笋切丁,香葱切末,蒜切末,姜切片、郫县豆瓣酱剁碎,锅烧热放入油、待油温5成热将鲤鱼沥净水分放入不要着急翻面,直至煎至两面金黄,捞出控油,另做锅烧热锅内放少许油煸香葱、姜、蒜,再放入花椒、大料,肉丁煸炒。出香味后倒入郫县辣椒酱煸炒出红油和香味,倒入冬笋丁略微翻炒,放入煎好的鲤鱼,烹入料酒、醋、酱油少许,倒入开水炖。锅开后转小火加入白糖、盐调味不断用勺子往鱼身上淋汁,改小火炖10分钟翻面在烧10分钟,撒入蔬菜粒改大火收汁,为了保持鱼身完整鲜嫩可以先捞出鱼放入盘中,锅里的汁可以大火收干也可以用水淀粉勾芡收汁淋包尾热油浇在炖好的鱼上撒上青蒜末即可
鲤鱼的搭配宜忌
宜鲤鱼 + 米醋,利湿
宜鲤鱼 + 香菇,提供全面的营养
宜鲤鱼 + 花生,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宜鲤鱼 + 赤小豆,缓解脚气病,利尿
宜鲤鱼 + 大白菜,改善妊娠水肿
宜鲤鱼 + 白菜,改善妊娠水肿
宜鲤鱼 + 花生蛋白片,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忌鲤鱼 + 鸡肉,营养相抵消
忌鲤鱼 + 南瓜,中毒
忌鲤鱼 + 鸡腿,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忌鲤鱼 + 麦冬,降低食用功效
忌鲤鱼 + 紫苏叶,生毒疮
忌鲤鱼 + 鸡茸,营养相抵消
鲤鱼的烹饪小技巧
如何去腥:
1.用250克盐溶于2500毫升水中,把活鱼放在盐水里,1小时后泥味即可消失。
2.如是死鱼,则将其放在盐水中泡2小时,也可去掉泥味。
3.上有两条白筋,这两条白筋是产生特殊腥味的东西。洗鱼时,必须将白筋挑出抽掉。经这样处理的鲤鱼,烧好后味道鲜美,没有腥味。
4.体操作:在鱼腮下面的鱼皮上划一刀,再在鱼尾巴前划一刀,白筋会暴露出来,抽掉白筋即可。
切鱼方法:
1.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
2.鱼的表皮有一层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来不太容易,若在切鱼时,将手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起来就不会打滑了。
洗鱼的窍门:
1.将鱼泡入冷水内,加入两汤匙醋,过两个小时后再去磷,则很容易刮净。
2.如果鱼比较脏,可用淘米水擦洗,不但可以洗净鱼,而且手也不至于太腥。
3.加工鱼时,万一不小心弄破了苦胆,可快速在有苦胆的地方放上小苏打,或者撒点酒,然后用清水洗净,就可。
4.鱼身上都有黏液,黏液易沾上污物;洗鱼时,用细盐将鱼身撸一遍,然后用清水冲一下,就能将鱼洗得很干净。
【八、文化及传说】
8.1 崇鲤文化
鲤鱼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吉祥物。
春秋时,孔子的夫人生下一个男孩,恰巧有人送几尾鲤鱼来,孔子“嘉以为瑞”,于是为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五引《风俗通》)。由此可见,以鲤为祥瑞的习俗,在春秋时已经普及,这与《史记·周本纪》关于周朝之兴有鸟、鱼之瑞的记载是吻合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赋予鲤鱼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将鲤鱼与婚姻相联系,后世因以“鱼水合欢”祝福美满姻缘。有些地方在举办婚礼时,还有个“鲤鱼洒子”的仪式,即在新娘走出轿子时,男方的人把铜钱往四下抛洒,于是鲤鱼成了祝殖祈育的祥瑞。古人用鱼形木板做信封(藏书之函),用于传递书信,因此在古诗文中,鲤鱼又是友情、爱情的象征。
“鲤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还使人们在鲤鱼身上寄托望子成龙的期盼,这种观念甚至远传东邻。在日本,每逢男孩节这天,有儿子的人家须悬挂漂亮的鲤鱼旗;商肆店铺开张之日,特意将蓄养鲤鱼的鱼缸放在门前以求“利市”、“大吉”;而旧历新年迎财神时,一对“元宝鱼”更是不可或缺之物,因知鲤鱼在人们心目中还有财神爷的意义。至于民间吉祥纹图中的鲤鱼,则无所不在,窗花剪纸、建筑雕塑、织品花绣和器皿描绘,到处可见鲤鱼的形象:“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娃娃抱鱼”、“富贵有余”等等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他如用于佩饰的鱼袋,用于墓葬的玉鲤,用于宴饮的木鲤,用于赠礼的锦鲤等等,不胜枚举。
附: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
①河东:黄河以东。
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③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描写鲤鱼跳龙门:“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1)饲养:亲鱼培育池塘(1-2)×667平方米,水深1.2m左右,避风向阳,注意排水方便,每667平方米放150-200公斤。人工繁殖时,为防止其自行交配产卵应将雌雄分开。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8.2 鲤鱼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鲤鱼剪纸的意义是年年有余,代表家中来年大吉大利。
注意事项:鱼在民间剪纸题材中运用很广,取谐音如《连(莲)年有余(鱼)》,表示期盼年成好了;《鱼钻莲》则与婚姻有关,“鱼”意为男性,“莲”象征女性,“鱼钻莲”表示男女亲密结合,幸福和谐。
8.3 鲤鱼传说
四鼻鲤鱼故事
在我国北方山东省境内,有一片美丽的水域叫做“微山湖”。而在微山湖四周广为流传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皆因微山湖中的鲤鱼均为四个鼻孔。当然不真的是四个鼻孔,而是鲤鱼有两条龙须酷似另外两个鼻孔。关于它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微山岛上住着一位以打渔为生的老李汉,膝下有十八岁的女儿,名叫翠莲。翠莲生得瓜子脸,白白净净,双眼皮,大眼睛,十分俊俏可爱。而且撑船撒网样样在行,父女俩相依为命。翠莲与同村年轻小伙子刘小三相爱,二人常在一块撑着船,唱着渔歌,有说有笑,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打算省吃俭用盖间新房,置点嫁妆,为他们办喜事。
那时的社会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叶泥。行有行霸,市有市霸,陆有陆霸,湖有湖霸,没有黎民百姓的好日子。微山湖就有一个湖霸,姓胡叫胡汉三,他上勾结官府,下欺压百姓,有财有势是吃螃蟹长大的,一贯横行霸道。他有个娇惯成性的无赖儿子,年长二十有三,生就一个歪巴嘴,两只斜楞眼,两条罗圈腿,一脸横肉麻疙瘩。他狗仗人势,到处玩花弄柳,看见谁家大闺女长得好,就硬往家里拉,被他糟蹋的良家黄花女无计其数,百姓们说胡汉三爷儿俩是:头上长疮,脚跟流浓—坏透了。
一天,老李汉对翠莲和刘小三说:“今天我上崖去卖鱼,卖了鱼换点钱,买点酒菜月饼什么的,明天是中秋节,咱爷儿仨好好的过个节。你俩下湖打了鱼早回家。”交待完便挑着活鲜鱼忽闪忽闪的走了。湖当心水深鱼儿多,是下网的好地方。小三和翠莲下好了鱼网,把小船撑到莲花池里,一面纵情的谈着未来的幸福生活,一面摘菱采莲,那个甜蜜劲儿就别提啦。忽然,正南方一只带蓬桅的黄挎子大船直奔而来,船上有一群气势汹汹的打手,簇拥着一个公子打扮的青年。
翠莲和小三躲闪不及,只好闪在一旁。常言道:“馋猫鼻子尖,奸人眼睛奸。”这大船上的纨绔子弟就是大湖霸胡汉三的儿子胡泼皮。胡泼皮斜着一只眼问狗腿子赵三棍:“这是谁家的小妮?长的这么漂亮,真没想到在我的微山湖里竟还有这等俊俏佳人。”赵三棍点头哈腰的说:“回大少爷,这乃是微山岛李老头的女儿,是世上少见的美人。”“小的们快把她弄到咱船上来,今晚就与我成亲。”胡泼皮一声令下,狗腿子们七手八脚把翠莲抢上了大船。刘小三怎能反抗得了,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儿被抢上了大船。
翠莲挣扎了半天,还是跑不掉,死不了,心里打定了主意。嘴上答应顺从,愿与胡泼皮成婚。胡泼皮一看翠莲顺从,心里十分喜欢,忙令人置酒办菜,晚上即在船上成亲。就在胡泼皮和狗腿子忙活喜事的当儿,翠莲看见船后仓里有杆两股钢叉,趁人没注意,一把抓过叉子就朝自己脸上刺去,顿时,鲜血淌了一身,当场昏死过去。说也奇怪,两个时辰以后,翠莲又活了,只见钢叉被人拔出以后,鼻子上方出现了两个血窟窿。胡泼皮还是不放过,仍要和翠莲成婚。到了成婚这天,硬给翠莲穿上用金丝线绣成的新衣服。翠莲看着周围伺候的丫环、婆子全是女人,便对她们说:“就要拜天地了,俺娘家没来人,请您行个方便,让我到船头上向我父母磕个头吧。”说着来到了船头,冷不防,一有扎进水里。多少人下去打捞,可连个人影也没见。胡泼皮白忙活了多少天,最后落了个猫咬尿泡—空欢喜。
翠莲跳到湖里,立刻变成了一条大鲤鱼。夜里托梦给刘小三,小三第二天一早就撑船来到湖里,一网撒上来一条四个鼻孔眼、红尾金色鲤鱼。知道这是翠莲的托身,便抱在怀里,哭天嚎地的大哭起来。哭了一天一夜,眼泪哭干了,可鱼再也变不成人了。只觉得天也转,水也转,忽悠悠抱着那条鲤鱼跳进了湖中,也变成了鲤鱼。一对情人被逼成了一对鲤鱼,在大湖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从此微山湖里的鲤鱼就变成了四个鼻孔眼红尾金色的了。
四鼻鲤鱼传说
微山湖的鲤鱼是四个鼻孔的,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微山湖的鲤鱼为什么是四个鼻孔的呢?
相传,微山湖的鲤鱼在最早的时候,和其它水域的鲤鱼一样,也是只有两个鼻孔。有一年,东海的龙王化成人形到人间来察看,看到人间实行科考制度来选拔人才,受到启发,也想通过考试来选拔才俊,帮它管理政务、治理水域。回到东海的龙宫之后,就让宰相传令各水域选拔人才,然后到龙宫来考试,选中的人才留在龙宫重用,以便帮他治理水族、振兴水族。各水域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即进行选拔,然后送到东海的龙宫,参加龙王的殿试。微山湖选出了鲤鱼、黑鱼和螃蟹去参加考试。
龙王为前来参加考试的举子们设置了三关:第一关是文化考试,第二关是面试,第三关是技能考试。第一关文化考试,鲤鱼、黑鱼和螃蟹都顺利地过了关,第二关面试,螃蟹因为形貌丑陋没有过关,被刷了下来;第三关技能考试是跃龙门,黑鱼跳了几次都没有跳过去,又被刷了下来,只有鲤鱼一次就跳了过去,并且跳得很轻盈、很优美,被龙王选中,作为人才留在龙宫重用。可是,鲤鱼因为出身贫贱,又来自微山湖这样的小地方,被龙王重用后,仍有一些贵族出身的大臣看不起它,使鲤鱼心里很憋气,整天闷闷不乐。龙王为了让鲤鱼能安心为它效力,把自己最小的爱女小龙女许配给它,并上奏天庭,给鲤鱼开了两个天目,让鲤鱼变成了四个鼻孔,不仅使鲤鱼增加了智慧,而且变成了贵族身份。从此以后,龙宫中再没有人看不起鲤鱼了。鲤鱼和小龙女在龙宫中过着富贵、忙碌、紧张的生活。
鲤鱼在龙宫里过了几年之后,一是厌恶龙宫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二是思念家乡微山湖、思念微山湖里那些亲朋好友,向往微山湖那种平静、安详的生活,于是,就向龙王辞官,带着小龙女回到微山湖,生子生孙,过起了清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鲤鱼所生的子孙后代当然也都是四个鼻孔的,只是当时的人们粗心大意,没有注意到微山湖鲤鱼这一细微的变化。
直到多少年之后,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微山湖,才揭开了微山湖鲤鱼是四个鼻孔的秘密。乾隆皇帝是东海老龙王的第九子,投胎转世到人间做皇帝,微山湖鲤鱼是四个鼻孔的秘密他当然知道。他路过微山湖时,在微山的南阳镇住了一天一夜。乾隆在南阳镇住下之后,就带着他的一帮大臣游微山湖,希望能见到他的妹妹小龙女和他的妹夫。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乾隆在湖上游了一天,小龙女和他妹夫老鲤鱼也没出来见他。乾隆贵为皇帝,在湖上游了一天,见他妹妹和妹夫不前来拜见他,有些恼怒,可又不便明说,就想把鲤鱼四个鼻孔的秘密公布于世,于是,他对众大臣说:你们知道微山湖的鲤鱼几个鼻孔吗?大臣们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两个。乾隆说:不对,微山湖的鲤鱼是四个鼻孔的。大臣们不信,就找来当地的渔民打捞上来一看,果真是四个鼻孔!
从此,人们都知道了微山湖的鲤鱼是四个鼻孔的,再也不是秘密了。
微山湖的鲤鱼身材好看,人们常用斤半的鲤鱼,巧个,来形容一个人的身材长得匀称、优美。微山湖的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鱼中的上品,难得的美味。过去,它一直当贡品,受到封建皇帝的封赏,它是上好的菜肴和馈赠的佳品。当地民间视鲤鱼为吉祥物,新婚之后请媒人,必须要吃“大鲤鱼”;老人活到73岁时,女儿们必须为爹娘送两条“大鲤鱼”;叫作:“七十三吃了鲤鱼窜一窜”,意思是七十三岁的老人在这一年里没有病灾,即使有什么病灾吃了出嫁的闺女送的大鲤鱼也跳过去了,有愿老人延年益寿之意。
【九、相关诗句】
诗词 | 朝代 | 诗/词人 | 来源 |
1、遗我双鲤鱼 | 汉 | 汉无名氏 | 《饮马长城窟行》 |
2、金盘脍鲤鱼 | 汉 | 辛延年 | 《羽林郎》 |
3、侍女金盘脍鲤鱼 | 唐 | 王维 | 《洛阳女儿行》 |
4、别浦鲤鱼何日到 | 宋 | 辛弃疾 |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
5、侍女金盘[鱼会]鲤鱼 | 唐 | 王维 | 《洛阳女儿行 ( 册4 卷125 页1258a)》 |
6、鲤鱼风起芙蓉老 | 唐 | 李贺 | 《江楼曲》 |
7、华灯九枝悬鲤鱼 | 唐 | 李贺 | 《夜来乐》 |
8、手携双鲤鱼 | 唐 | 王昌龄 | 《独游》 |
9、中有鲤鱼长且肥 | 唐 | 岑参 |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
10、半夜鲤鱼来上滩 | 唐 | 戴叔伦 | 《兰溪棹歌》 |
11、鲤鱼风送木兰桡 | 宋 | 葛胜仲 | 《西江月·靺鞨斜红带柳》 |
12、向晚鲤鱼风 | 宋 | 贺铸 | 《忆仙姿/如梦令》 |
13、鲤鱼不寄江南信 | 宋 | 陈克 | 《鹧鸪天·禁瘆馀寒酒半醒》 |
14、跃出鲤鱼长尺半 | 宋 | 洪适 | 《渔家傲引/渔家傲》 |
15、鲤鱼波上丁宁切 | 宋 | 史达祖 | 《醉落魄/一斛珠》 |
16、鲤鱼狂风起 | 宋 | 无名氏 | 《失调名》 |
17、藕花风细鲤鱼肥 | 宋 | 无名氏 | 《鹧鸪天·溪水连天秋雁飞》 |
18、鲤鱼食钩猿失群 | 唐 | 李商隐 |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
19、唯待鲤鱼风 | 唐 | 陆龟蒙 | 《江行》 |
20、鲤鱼风退不胜秋 | 元 | 元好问 | 《浣溪沙》 |
21、鲤鱼风退不胜秋 | 元 | 元好问 | 《浣溪沙》 |
22、幸有双鲤鱼 | 清 | 纳兰性德 | 《茅斋》 |
23、君若得鲤鱼 | 清 | 纳兰性德 | 《茅斋》 |
24、鲤鱼糁美出神厨 | 宋 | 陆游 | 《赛神曲》 |
25、欲遗双鲤鱼 | 宋 | 黄庭坚 | 《寄晁元中十首》 |
26、时蒙双鲤鱼 | 宋 | 黄庭坚 | 《寄南阳谢外舅》 |
27、昨蒙双鲤鱼 | 宋 | 黄庭坚 |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 |
28、遗我双鲤鱼 | 汉 | 蔡邕 | 《饮马长城窟行》 |
29、恐有鲤鱼鳞甲变 | 明 | 唐寅 | 《题画廿四首》 |
30、琴高失鲤鱼 | 宋 | 白玉蟾 |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 |
31、东海鲤鱼多赤梢 | 宋 | 释道昌 | 《颂古五十七首》 |
32、自然东海鲤鱼 | 宋 | 释道颜 | 《颂古》 |
33、东海鲤鱼打一棒 | 宋 | 释慧空 | 《偈十三首》 |
34、接得双双锦鲤鱼 | 宋 | 释了惠 | 《偈颂七十一首》 |
35、东海鲤鱼打{左足右孛}跳 | 宋 | 释如珙 | 《偈颂三十六首》 |
36、东海鲤鱼 | 宋 | 释智愚 | 《偈颂十七首》 |
37、触翻东海鲤鱼 | 宋 | 释祖先 | 《偈颂四十二首》 |
38、桃花风急鲤鱼老 | 宋 | 苏泂 | 《金陵杂兴二百首》 |
39、海上行乘赤鲤鱼 | 宋 | 王镃 | 《游仙词三十三首》 |
40、波间双鲤鱼 | 宋 | 喻良能 | 《读书》 |
41、赠之双鲤鱼 | 唐 | 常建 | 《送楚十少府》 |
42、鲤鱼在金盘 | 唐 | 常建 | 《送楚十少府》 |
43、时望鲤鱼传 | 唐 | 孟浩然 | 《送王大校书》 |
44、池中足鲤鱼 | 唐 | 杜甫 | 《寄高三十五詹事》 |
45、书在鲤鱼中 | 唐 | 杜牧 | 《别怀》 |
46、行人遗鲤鱼 | 唐 | 刘长卿 | 《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 |
47、水底鲤鱼幸无数 | 唐 | 岑参 |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
48、鲤鱼书至恨暌携 | 唐 | 房孺复 | 《酬窦大闲居见寄》 |
49、鲤鱼来自烹 | 唐 | 权德舆 | 《酬陆三十二参浙东见寄》 |
50、裁书且附双鲤鱼 | 唐 | 权德舆 |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 |
51、莫比寻常赠鲤鱼 | 唐 | 元稹 | 《贻蜀五首·张校书元夫》 |
52、主奉二鲤鱼 | 唐 | 鲍溶 | 《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
53、不要莲东双鲤鱼 | 唐 | 段成式 | 《戏高侍御七首》 |
54、岁月无过双鲤鱼 | 唐 | 方干 | 《寄江陵王少府》 |
55、鲤鱼日暖跳黄金 | 唐 | 罗隐 | 《皇陂》 |
56、湖水平来见鲤鱼 | 唐 | 罗隐 | 《寄杨秘书》 |
57、不把瑶缄附鲤鱼 | 唐 | 罗隐 | 《寄黔中王从事》 |
58、醉乡千里鲤鱼风 | 元 | 李治 | 《鹧鸪天 同上》 |
59、漫遣鲤鱼传尺素 | 宋 | 苏轼 |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 |
60、无复双鲤鱼 | 宋 | 苏轼 | 《送邓宗古还乡》 |
61、我老双鲤鱼 | 元 | 王冕 | 《寄昱东明》 |
62、难觅锦江双鲤鱼 | 宋 | 陆游 | 《成都行》 |
63、万里东来双鲤鱼 | 宋 | 陆游 | 《庚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 |
64、鲤鱼财三尺 | 宋 | 陆游 | 《鲤鱼行》 |
65、江中有鲤鱼 | 宋 | 陆游 | 《送子龙赴吉州掾》 |
66、临水问信鲤鱼沈 | 宋 | 黄庭坚 | 《寄季张》 |
67、遗我罾中双鲤鱼 | 宋 | 黄庭坚 | 《辱粹道兄弟寄书久不作报以长句谢不敏》 |
68、幸有双鲤鱼 | 清 | 纳兰性德 | 《曹子建七哀》 |
69、君若得鲤鱼 | 清 | 纳兰性德 | 《曹子建七哀》 |
70、鲤鱼出洛水泉 | 魏晋 | 孙楚 | 《出歌》 |
71、青鸟衔来双鲤鱼 | 清 | 龚自珍 | 《已亥杂诗 266》 |
72、鲤鱼凭送相思书 | 元 | 杨维桢 | 《春侠杂词十二首》 |
73、旧雨曾遗尺鲤鱼 | 清 | 曾国藩 | 《岁暮杂感十首》 |
74、向晚鲤鱼风 | 宋 | 贺铸 | 《江南曲》 |
75、唤船同过鲤鱼沙 | 宋 | 华岳 | 《上运管张平国》 |
76、东海鲤鱼打一棒 | 宋 | 释道颜 | 《偈七首》 |
77、无惜双鲤鱼 | 宋 | 王禹偁 | 《送戚维戚纶之阆州亳州》 |
78、譬彼双鲤鱼 | 宋 | 薛嵎 | 《自君之出矣三首》 |
79、目断西江双鲤鱼 | 宋 | 赵蕃 | 《寄文叔且问畏知近讯五首》 |
80、近来双鲤鱼 | 宋 | 赵蕃 | 《喜公择之归兼怀子崧三首》 |
81、水仙欲上鲤鱼去 | 唐 | 李商隐 | 《板桥小别》 |
82、鲤鱼时节入关来 | 唐 | 赵嘏 | 《入蓝关》 |
83、鲤鱼上下红尾短 | 唐 | 张籍 | 《泗水行》 |
84、留取三行代鲤鱼 | 唐 | 元稹 | 《小碎》 |
85、凭仗鲤鱼将远信 | 唐 | 元稹 | 《苍溪县寄扬州兄弟》 |
86、莫惜鲤鱼时一双 | 唐 | 李商隐 | 《水斋》 |
87、难附鲤鱼封 | 唐 | 韩琮 | 《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即事寄答》 |
88、水客夜骑红鲤鱼 | 唐 | 温庭筠 | 《水仙谣》 |
89、早晚东骑白鲤鱼 | 唐 | 陆龟蒙 | 《和袭美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 |
90、鲤鱼虚掷无消息 | 唐 | 李咸用 | 《塘上行》 |
91、鲤鱼纵是凡鳞鬣 | 唐 | 方干 | 《漳州阳亭言事寄于使君》 |
92、鲤鱼何处闲裴回 | 唐 | 罗隐 | 《酬丘光庭》 |
93、鲤鱼肠断音书绝 | 唐 | 罗隐 | 《江南别》 |
94、结为双鲤鱼 | 唐 | 李冶 | 《结素鱼贻友人》 |
95、鲤鱼风急系轻舟 | 明 | 唐寅 | 《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 |
96、遥忆江头捕鲤鱼 | 宋 | 苏辙 | 《昭君村》 |
97、江水清滑多鲤鱼 | 宋 | 苏洵 | 《丙申岁余在京师乡人陈景回自南来弃其官得太》 |
98、鲤鱼晴跃桃花浪 | 宋 | 陈律 | 《题西门亭》 |
99、宁无双鲤鱼 | 宋 | 方凤 | 《寄仇仁近》 |
100、鲤鱼直下西江水 | 宋 | 方回 | 《寄抚州吕使君索李雁湖注王半山诗》 |
101、幻就青岚如鲤鱼 | 宋 | 蒋晋 | 《鲤屿浮岚》 |
102、溪中足鲤鱼 | 宋 | 李流谦 | 《次韵秋日书怀》 |
103、长风沙顼问鲤鱼 | 宋 | 梅尧臣 | 《送抚州通判袁世弼寺丞》 |
104、下托鲤鱼送 | 宋 | 秦观 | 《秋夜病起怀端叔作诗寄之》 |
105、吓得东海鲤鱼 | 宋 | 释法泰 | 《偈七首》 |
106、东海鲤鱼吞却海 | 宋 | 释慧空 | 《送深书记》 |
107、东海鲤鱼千尺嘴 | 宋 | 释深 | 《颂古八首》 |
108、昨夜东海鲤鱼 | 宋 | 释彦岑 | 《偈》 |
109、采石江边踏鲤鱼 | 宋 | 苏泂 | 《自判此生非醉杀则睡杀耳未知天公肯见容否作》 |
110、闻道琴高驾鲤鱼 | 宋 | 苏洵 | 《神女庙》 |
111、珍重西来双鲤鱼 | 宋 | 孙应时 | 《答成都虞子韶钤干寄书信兼示近作》 |
112、别后略无双鲤鱼 | 宋 | 王炎 | 《黄一翁自郡城回》 |
113、江国鲤鱼风 | 宋 | 余靖 | 《暮春》 |
114、怕逢双鲤鱼 | 宋 | 赵蕃 | 《独行五首》 |
115、或寄可斋双鲤鱼 | 宋 | 郑清之 | 《怀可斋简林郑二从事》 |
116、鲤鱼风起蒲叶香 | 宋 | 郑清之 | 《重赋章台》 |
117、赤尾鲤鱼在泥滓 | 宋 | 郑獬 | 《冬日示杨季若梁天机》 |
118、船头鲤鱼吹浪花 | 元 | 萨都剌 | 《过嘉兴》 |
119、鲤鱼吹浪江波白 | 元 | 萨都剌 | 《芙蓉曲》 |
120、流水中有鲤鱼与雁凫 | 明 | 袁凯 | 《江南曲》 |
121、鲤鱼风 | 宋 | 罗愿 | 《失调名》 |
122、终养琴高赤鲤鱼 | 唐 | 贯休 | 《瀔江秋居作》 |
123、晨起忽传双鲤鱼 | 宋 | 陆游 | 《得赵若川书因寄》 |
124、鲤鱼何在沧溟徙 | 宋 | 晁说之 | 《三川言十数年前尝有一短帽骑驴之士半醉徘徊》 |
125、春江足鲤鱼 | 宋 | 陈杰 | 《吴真州屡交诗而不及见告去送别》 |
126、何啻慈亲念鲤鱼 | 宋 | 陈普 | 《咏史下·王祥》 |
127、拟凭双鲤鱼 | 宋 | 陈造 | 《次韵陆子高》 |
128、忍欠鲤鱼烹 | 宋 | 程公许 | 《送宪使江寺簿赴召》 |
129、忽向燕南遗鲤鱼 | 宋 | 仇远 | 《寄邓善之》 |
130、空写平安托鲤鱼 | 宋 | 邓林 | 《赣上思亲》 |
131、时通双鲤鱼 | 宋 | 冯时行 | 《寄张昭度》 |
132、江流鲤鱼远 | 宋 | 郭印 | 《次韵彥正兄见寄》 |
133、我有双鲤鱼 | 宋 | 黄顺之 | 《送叶靖逸》 |
134、岁晚沉沉双鲤鱼 | 宋 | 李处权 | 《寄希真》 |
135、勿忘双鲤鱼 | 宋 | 李处权 | 《送范彦覃》 |
136、鲤鱼赤鳞应不少 | 宋 | 李覯 | 《寄题钱塘毛氏西湖园》 |
137、消息频传双鲤鱼 | 宋 | 林季仲 | 《送思深赴泉州录参》 |
138、长篙扣穴倩鲤鱼 | 宋 | 梅尧臣 | 《十一月十二日寒昭亭神》 |
139、江深无鲤鱼 | 宋 | 梅尧臣 |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 |
140、那要烟波双鲤鱼 | 宋 | 强至 | 《依韵和达守徐郎中见寄》 |
141、东来有鲤鱼 | 宋 | 释文珦 | 《鄞中送坦上人归故里》 |
142、三尽鲤鱼飞上天 | 宋 | 舒岳祥 | 《一蓑》 |
143、时损瑶音附鲤鱼 | 宋 | 宋祁 | 《答彭州职方朱员外公绰》 |
144、子欲烹鲤鱼 | 宋 | 苏辙 |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五东湖》 |
145、鲤鱼风起莫行舟 | 宋 | 汪元量 | 《柴秋堂越上寄诗就韶柬奚秋崖》 |
146、一斗酒边双鲤鱼 | 宋 | 汪元量 | 《燕山送黄千户之旴江》 |
147、寄我平安双鲤鱼 | 宋 | 王炎 | 《送石宰》 |
148、定有西行双鲤鱼 | 宋 | 文同 | 《过大散寄子骏》 |
149、不暇逢人寄鲤鱼 | 宋 | 薛师石 | 《和葛天民》 |
150、顷逢桂江双鲤鱼 | 宋 | 杨万里 | 《寄吴宜之》 |
151、君欲觅书寻鲤鱼 | 宋 | 姚勉 | 《问雁》 |
152、有客寄谁烹鲤鱼 | 宋 | 岳珂 | 《奉寄何正父总干》 |
153、鲤鱼何处去 | 宋 | 曾丰 | 《一春不得家书因省归计》 |
154、因之双鲤鱼 | 宋 | 曾几 | 《闻东湖荷花盛开未尝一游寄郑禹功》 |
155、今朝还喜鲤鱼风 | 宋 | 张九成 | 《次施彦执韵》 |
156、一尺鲤鱼寒可鲙 | 宋 | 张耒 | 《洛水》 |
157、诗成鲤鱼为传将 | 宋 | 张镃 | 《冒雨往玉照堂观梅戏成长篇》 |
158、蝉蜕形留锦鲤鱼 | 宋 | 张自明 | 《栖霞洞》 |
159、配食江南赤鲤鱼 | 宋 | 郑会 | 《橘修乡事》 |
160、而况双鲤鱼 | 宋 | 郑清之 | 《诗别可斋陈制置移镇吴门》 |
161、欲访先生赤鲤鱼 | 唐 | 陈陶 | 《豫章江楼望西山有怀》 |
162、东海鲤鱼飞上天 | *** | *** | 《天祐中江南童谣》 |
163、淮上东来双鲤鱼 | 宋 | 苏轼 | 《次韵刘景文见寄》 |
164、江水悠悠双鲤鱼 | 宋 | 陆游 | 《得子虡临安舟中书因寄》 |
165、或遇东海鲤鱼 | 宋 | 黄庭坚 | 《送慧林明茶头颂》 |
166、鲤鱼风 | 清 | 毛奇龄 | 《荷叶杯·五月南塘水满》 |
167、子欲烹鲤鱼 | 宋 | 苏辙 | 《东湖》 |
168、三尺鲤鱼投密网 | 宋 | 孔武仲 | 《寓目》 |
169、时时卜鲤鱼 | 宋 | 陆文圭 | 《送张慎与归海陵侍养二首》 |
170、鲤鱼相随不知数 | 宋 | 梅尧臣 | 《暮雨》 |
171、黄流未冻鲤鱼肥 | 宋 | 梅尧臣 | 《设脍示坐客》 |
172、冰上鲤鱼红尾髻 | 宋 | 梅尧臣 | 《余令之会稽新昌》 |
173、晓烹鲤鱼得尺素 | 宋 | 秦观 | 《答朱广微》 |
174、未暇江中觅鲤鱼 | 唐 | 徐铉 | 《得浙西郝判官书未及报闻燕王移镇京口因寄此》 |
175、湘水更曾烹鲤鱼 | 宋 | 杨万里 | 《武冈李簿回多问萧判官东夫》 |
176、谩说鲤鱼能托信 | 宋 | 张耒 | 《周氏行》 |
177、岂无双鲤鱼 | 宋 | 张嵲 | 《溪水》 |
178、鲤鱼程阔海茫茫 | 宋 | 张镃 | 《水仙花》 |
179、鲤鱼三尺丹砂尾 | 明 | 超珍 | 《款歌》 |
180、鲤鱼风生紫莼渚 | 宋 | 陈璧 | 《题彦皋莼轩》 |
181、二水流澌泮鲤鱼 | 明 | 多炡 | 《初春寄唐惟良使君》 |
182、鲤鱼风熟香粳早 | 明 | 郭奎 | 《宿雨》 |
183、江湖觅鲤鱼 | 明 | 蒋山卿 | 《送林以乘赴任江西佥宪》 |
184、并寄鲤鱼中 | 明 | 李存 | 《别黄俊昭》 |
185、鲤鱼吹长风 | 唐 | 李晔 | 《八月辞》 |
186、何事秦淮多鲤鱼 | 明 | 林鸿 | 《寄王六校文兼似吴二太守》 |
187、赠我鲤鱼三十腮 | 明 | 刘炳 | 《寄徐宗周兼柬杨焕文阮宗泰》 |
188、江中鲤鱼随水上 | 明 | 刘溥 | 《江乡渔乐图》 |
189、长桥鲤鱼黄金色 | 明 | 刘溥 | 《送盛佾赴吴江医学》 |
190、鲤鱼浪飒苔花风 | 明 | 蒲庵禅师 | 《题米南宫云山图》 |
191、水声吹雨鲤鱼飞 | 明 | 钱宰 | 《分题赋镜湖送张用中》 |
192、鲤鱼尾杂猩猩唇 | 明 | 沈愚 | 《大堤曲》 |
193、春浦鲤鱼风 | 明 | 宋濂 | 《简吴山长》 |
194、欲寄相思无鲤鱼 | 明 | 宋璲 | 《春夜辞》 |
195、鲤鱼风起燕飞斜 | 明 | 孙蕡 | 《湖州乐》 |
196、鲤鱼跃天江 | 明 | 汪广洋 | 《壮游奉简诸阁老》 |
197、白波或起鲤鱼风 | 明 | 王彝 | 《鄞江渔者歌赠陈仲谦》 |
198、向晚鲤鱼风乍急 | 明 | 杨基 | 《鲤鱼山阻风天甚寒雨皆成霰》 |
199、鲤鱼风起鸿雁悲 | 明 | 袁宗 | 《晓寒曲》 |
200、鲤鱼吹风红叶秋 | 明 | 郑渊 | 《采莲曲》 |
【十、相关影片】
(动画/电影/电视剧)
海底总动员
悬崖上的金鱼姬
大鱼海棠
小鲤鱼历险记
小鲤鱼跳龙门
追鱼传奇
仙鲤奇缘
天地传说之鱼美人......